编者按:苏共一个政治局委员2008年出版《苏共失败的教训》一书,书中提出苏共是战略性失败:“长期以来,苏共社会主义价值和社会主义制度处于两张皮的状态。百姓开始相信你,因为你带他们闹革命、反剥削、要公平。可是,之后作为公仆的你,住好房、坐好车,老百姓生活却比你差很远。久而久之,苏共失去了百姓信任。 这导致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局面,苏共拥有20万党员时夺取了政权,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希特勒,2000万党员时一晚上垮台。”共产党执政的合理性,应该是 其价值理念与制度实践得到人民的认同和拥护,战略失败是最彻底的失败。理念与实践的脱节问题值得我们警惕。
走出“社会性的二难困境”
——专家学者谈如何正视社会心态建设《北京日报》
自相矛盾的社会心理现象反映的是人们由于利益诉求得不到正常解决而出现的复杂社会情绪。这些自发的复杂社会情绪,其深层次体现的是人们力图冲破社会 不公正问题而又无力解决的矛盾心态。要解决问题根本还是在于社会变革与转型的良好进行,缺少了这点,什么样的灵丹妙药都只能是自我安慰,甚至适得其反成为毒药。…[详细]
中国社会的五大颠覆性问题及其改革路径 竹立家 《京华时报》
目前,中国社会存在五大颠覆性问题:贫富差距持续扩大;三农问题日益突出;腐败问题趋于恶化;就业问题非常严重;社会信任出现危机。中国改革的重点要转移,要健全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权力结构。…[详细]
为什么我们有制度自信 《人民日报》
一些人认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部分吸收了资本主义制度,部分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把发展成就归功于利用了资本主义制度,把存在问题归咎于坚持了社会主义制度。其实:一、苏联和我国改革开放前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并非社会主义固定不变的模式和样板;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作为两种社会在基本制度层面有着本 质区别,但是在具体制度层面也有某些共性。…[详细]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经验和制度保证 《光明日报》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政治经验,其核心是党“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这是 根本的制度保证。…[详细]
法治中国建设的三层解读 《人民日报》
从主体层面看,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法治自觉、法治自信、法治自立、法治自强的有机统一。法治中国的主体是人民,尽管法治建设离不开立法、执法与司法机关的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但他们只是法治的执行主体而非本源性主体。… [详细]
健康网络文化须治理负面心态 《光明日报》
在网络社会中,“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通讯社”,我们应该大力倡导理性、平和的议事规则,将“平衡原则”“多数原则”“辩论原则”以及“反对人 身攻击”等文化素养植根于网民的自觉意识当中。…[详细]
微博意见领袖的言论边界 《中国青年报》
微博意见领袖是凝聚民意、制约公权的重大舆论力量,意见领袖的作用发挥得好,有利于政治进步,发挥不当,则会造成政治瘫痪症、政治肥大症、政治拥挤症。…[详细]
“大V”的微博不仅是个人麦克风 《新京报》
某种程度上,“大V”的微博不仅是个人麦克风,还带有公共媒介的属性。“大V”们应珍惜公信力羽翼,应更具公民精神,理性发声、笃行示范,努力充当法治倡导者、伦理坚守者,而不是被浮躁情绪裹挟, 成谣言的“扩音器”。…[详细]
让新媒体顺应和谐 《人民日报》
随着各种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观察家曾预测,自由化将会随之而来。20世纪90年代,西方学者开始鼓吹,新媒体将逐步摆脱集中控制的束缚,并广泛传播,这将导致自由言论的兴盛。然而,新媒体的影响并不像很多人希望或害怕的那样具有破坏性。…[详细]
全面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张伯里 《经济日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改革开放必须坚持这个方向。把改革开放定义为往西方“普世价值”、西方政治制度的方向改,这是偷换 概念,是曲解我们的改革开放。…[详细]
未来20年中国经济高增长的五大引擎 胡鞍钢 《经济参考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绝非偶然,它有其内在的增长动力,这就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五化”,即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基 础设施现代化、全球化。也被称之为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的“五大引擎”。…[详细]
“农户经济”:将长期存在并有效发展 王景新 《光明日报》
农地规模经营有益于现代农业的发展,但并不是现 代农业发展的必备条件,小规模经营同样能够实现农业现代化,“小农”不必“被消亡”。…[详细]
- 08-14 “危难见真情”:道德难题中情感的功用
- 08-14 警惕极端政策破坏政治稳定性
- 08-14 卫报:“我有一个梦想”背后的故事
- 08-14 互联网金融双向渗透形成新业态
- 08-14 构建新住房体制需遵循八原则
- 08-14 地方豪赌城镇化要先看“赌本”
- 08-14 文革遗伤:迟到的忏悔
- 08-14 中国更应确保家庭收入增长
- 08-14 “慎独”是法官群体的职业伦理
- 08-14 惩罚价格垄断不能“温柔一刀”
- 08-14 郑永年:中国金融改革为何必须结构先行
- 08-14 不必强调文学表达的“中国体验”
- 08-14 陆南泉:停滞不前的勃列日涅夫时期
- 08-14 比特币:走在被认可的路上
- 08-14 环保修法应抬高违法成本
- 08-14 鲍盛刚:如何理解当今世界经济?
- 08-14 包容性发展的价值与需要
- 08-14 大数据时代安全风险及政策选择
- 08-14 要扫除“跑要”劣行 使之“不能跑”
- 08-14 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不能丢
- 08-14 上海气概:不要政策要改革
- 08-14 “唱衰论”左右不了中国经济航向
- 08-14 形式主义是主观之因还是制度之故?
- 08-13 就业率造假,大学的“最后一课”?
- 08-13 中美“合作性平衡”如何可能
- 08-13 我国当前的货币金融运行的四点思考
- 08-13 中国放慢步伐是为了走得更稳健
- 08-13 美国修改GDP统计方法或将颠覆历史
- 08-13 干部年轻化不可“一刀切”
- 08-13 公平正义: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