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家住城里的基层干部,不深入群众、把工作放在第一位,而是常常往家跑,被称为“走读干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入收官之际,共有6484名“走读干部”在专项整治中被查处。这是中央首次大规模集中处理这一长期遭诟病的干部作风问题。(10月13号《新华网》)。

    基层干部“走读”是一个老问题,“走读”歪风不仅败坏了干群关系,更使基层治理空洞化。教育实践活动收尾不是作风建设收场,必须坚守如初、始终如一,按照抓常、抓细、抓长要求,把作风建设进行到底,集中整治“走读干部”。

    今日,宣讲家网围绕中央此次集中整治“走读干部”问题推出微专题,剖析“走读干部”到底该怎么走,往哪儿走。

“走读干部”的真问题在于往哪走

    某些基层干部长期脱离岗位,奔走于居住地与工作地之间,来去匆匆,蜻蜓点水,群众难谋一面,称呼这样的干部为“走读”、为“候鸟”,实际上还是一种 客气的说法。“走读”只是对其日常上班状态的粗浅描述,即有没有晚来早走的情形、有没有经常脱岗的情形,等等,还没有涉及具体的工作状态、工作效能、工作 实绩等。

    即便如此,随便一查即查出逾万名干部“走读”,而且有6000多名被查处,这一问题实在触目惊心。

    其一,某些干部长 期“走读”,势必影响单位和部门的日常办事效率。原本可以及时办结的事务,可能要一等再等;原本可以马上处理的问题,也会因为拖延而错失最佳时机,甚至酿 成事端。以近年来很多地方发生的群体性维权事件而言,很多最初都是很小的事情,但正是因为基层干部处理不及时,甚至是找不到人,得不到正面回应,才不断发 酵,越搞越大。

    其二,因为总是需要异地奔走,这也为诸多不必要的行政支出提供了借口。无论是公车支出,还是公款吃喝,无不依附于此。新华社报道中提及的“走读干部”——吉林省公主岭市秦家屯镇原党委书记、镇长崔连海平均每天“花费”汽油费约278元,就是典型例证。[详细]

更多精彩评论
  • 治理“走读干部” 不妨釜底抽薪

    多年来,一些地方在治理“走读干部”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但治标不治本。根治“走读干部”,不妨来个釜底抽薪,像治理“裸官”那样治理“走读干部”。比如可规定,凡属于“走读干部”的,在提拔时,一律不安排担任基层单位“一把手”;已担任“一把手”的,要进行调岗换位。[详细]

  • 干部“走读”的劣习要严加治理

    忠于职守是每个职业起码的要求,也是人们普遍尊崇的道德底线。作为公职人员,理应严格执行纪律要求,做履行职责的榜样。“深入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革除干部“走读”的不良习气,回归蹲点寄宿的优良传统,才能得到群众信任。而严格贯彻执行注重基层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正是引导广大干部自觉走向基层[详细]

  • 治理“裸官”那样治理“走读干部”

    如何根治“走读干部”现象呢?不妨像治理“裸官”那样治理“走读干部”。比如可规定,凡属于“走读干部”性质的,在提拔时,一律不安排担任基层单位一把手;已担任一把手的,要进行调岗换位。既然你不想安心做基层干部,不想为基层干实事,那对不起,请腾岗让位,让那些想为基层百姓干事、乐于扎根基层、与百姓打成一片的干部履职。[详细]

  • 治理“走读干部”无需矫枉过正

    公众应摘掉对“走读干部”的有色眼镜,。“走读干部”也应该按照纪律规定严格要求自己,保证上班时间兢兢业业,不迟到、不早退,真心实意的为百姓办好事解难事,真正做到“人走心不走”,这样话“走读干部”也一定能获得群众赞许。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制定更具合理化、科学化和人性化的政策,让“走读干部”在人情和原则之间、为民服务和对家庭负责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详细]

  • “走读”的干部们群众喊你留下来

    近些年来,干部“走读”在一些地方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更加良好的交通条件和通讯手段在给基层工作带来优势的同时,竟也成为一些干部腿不进村、足不出办公室的借口。一些原本需要当面解决的事情,被他们用短信、电话所替代,基层调研变成让地方“电话汇报”、“网上报送”,群众形象地称他们为“汽车干部”、“手机干部”、“网上干部”。[详细]

  • “走读干部”往下走 往群众身边走

    治理“干部走读”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还是要靠制度。同时改善乡镇工作人员的生活条件,努力创造条件让干部“住读”。还要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选拔机制,对作风漂浮、经常“走读”的领导干部降职使用。 [详细]

  • 责任机遇俱到 “侯鸟”也能胜留鸟

    走读干部如果责任心强,工作八小时之内做好本职工作,同样无可厚非。毕竟教育、生活条件更完善的城市生活即便对农民也同样富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这如同每年几亿进城的农民工,他们也可以称之为“候鸟”工人,但这并不能影响他们在城市勤勤恳恳地挥洒汗水,为中国城市建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添光彩。而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干部走读现象必将长期存在,治理走读干部“候鸟之心”关键要在服务与责任心下做好文章。[详细]

  • “走读干部”没事也要 “走两步”

    在基层、言基层、兴基层。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连起码的与群众打交道的时间都不能保证,还怎么为一方百姓谋利,带领一方百姓致富?基层干部与老百姓离得最近。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都要通过他们与老百姓打交道实现。因此,基层干部更要扎根基层、多下基层,与群众打成一片,来密切与群众的关系。基层干部主动“没事走两步”。[详细]

  • “走读干部”并非只是一个噱头

    对基层干部管理实现制度化、纪律化,只是一个方面,更为根本的是,还要加强权力监督。比如,如果把乡镇机关的公务车全部严格管理,“走读干部”也便失去了自由“走读”的基本条件,再比如,还要把财政透明化、值班日程公开化……这些都能防止“走读干部”的出现与泛滥。[详细]

  • 查处走读干部 关键要解决后顾之忧

    完全杜绝乡镇干部走读问题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笔者并不是赞同基层干部就应该走读,正如辛鸣等专家的提醒:干部也有享受家庭温暖的权利。因为选择在哪生活,在哪安家是其基本的权利,因此对整治干部“走读”现象,政策制定应更具合理化、科学化和人性化,在人情和原则之间、为民服务和对家庭负责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详细]

  • 查“走读干部”要改“客居心态”

    作为组织部门,对投身基层的干部既要严管,更要善管。一些干部之所以心系城市,眼往上看,不只是对基层艰苦生活犯怵,还因为一些人认为,和群众打交道,不如和领导打交道,“干得再好,还要上面知道”。因此,让“走读干部”扎根基层,要形成引导他们扎根基层的监督体系和考核体系。除此之外,还要尽量解决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让基层留得住干部,使他们在踏实苦干中获得事业上的发展和精神上的愉悦。[详细]

  • 基层干部“走读”之风该停了

    干部“走读”看是小问题,但是,产生的为危害却是巨大的,能不能解决好干部“走读”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光辉形象,影响着我党执政的公信力,影响着人民群众对我党拥护的决心。因此,整治干部“走读”势在必行,干部“走读”之风必须停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