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
公方彬教授的报告从三个方面对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进行了解读。首先,他指出,文化塑造民族的性格,在大国崛起和民族复兴的新形势下,文艺要发挥思想引领作用,解决精神走向问题。我们要从讲政治的角度,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抓住讲话的精气神。第二,关于文艺工作者承担的历史使命,他表示,文艺工作者要针对现实,发挥文艺的巨大影响力,用优秀的作品来引领社会的信仰、信念和价值追求。第三,文艺工作者要不负时代,不辱使命,敏锐感知时代发展的脉搏,具有担当精神,努力创造出伟大的作品。

为什么我们如此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有三个原因。第一,跟西方相比,西方的领导人不承担解决精神世界的问题,而中国的领导人不仅要引领社会的精神走向,还要解释社会的世俗行为,习总书记的讲话的理论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尤为重要;第二,在这个时代,我们的思想文化界、文艺理论界需要有一种指导的东西;第三,文以载道,文艺工作本身就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中国崛起离不开文化的复兴和崛起。<<更多
目前,我们意识形态领域、思想文化领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的精神系统与我们的发展速度不一致,出现了不少矛盾。而文艺工作则是化解冲突、弥补矛盾的最佳方式和强大手段。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就是针对现实矛盾问题,实现超越和引领,借助艺术的感染力,把党的思想以最佳的方式进行传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进而改造国民的价值追求,塑造民族性格。<<更多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做到不负时代、不辱使命,有两个问题要解决。第一是感知,要感知大时代的精神脉动。人类历史上,每一个大时代来临的时候,都会催生伟大的作品,这就看我们的艺术家有没有感知能力。第二是担当,任何时代都不会给人们多么宽松的空间,要创作出不愧于时代的作品,必然要有强烈的担当精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