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期】劝学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了《礼记·中庸》中的一句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句话有何深意?它对我们学习有何帮助?本期节目中,郭继承教授将与网友一道,来学习和体会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分享学习的正确态度。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专家观点
任何一种文化形态,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往往都包含了各自的智慧。正因为每一种文化形态都包含着自身的合理性,所以需要我们“博学之”。要海纳百川,打破条条框框,不要因为自己的偏见和情绪而阻碍了学习的步伐。一个厨师饭做得不好,拉拉肚子,吃一点药就好了;一种不好的思想,如果宣传给孩子,那会戕害一个人的心灵。<<更多
有些人容易犯一种毛病:一听就信,一听就反对。这都是极其无知的。比如中医,有人一听中医就觉得不科学。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你读了没有?对不了解的东西,有什么资格质疑?还有一种,听了就全盘接受,盲目相信。盲目相信叫幼稚;一听就反对,就是浅薄。<<更多
海纳百川,任何伟大的思想都要学习,学习之后,正确的态度是不盲目地相信,更不要浅薄地排斥,而是审问之、慎思之,认真研究事情是否真是这样。自己没有真正了解的时候,态度要谨慎。研究之后,再用学理去分析。<<更多
一个真懂的人,一定是“笃行之”,把好的道理贯彻在自己行动上,踏踏实实,君子固本,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成绩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才叫真懂。耍嘴皮子永远是浅薄的,永远不会改变自己的命运。<<更多
图说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