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率先成为全国文化中心的新亮点
——2016年北京市“展望‘十三五’发展谱新篇” 系列形势政策报告会第七场
宣讲家网特别推荐
发展资源充足 发展潜力巨大
文化创意产业迅猛发展
  初步核算,2015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3072.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13.4%。拥有798等一批闻名全国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201525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共实现收入39.5亿元。优势产业明显,动漫游戏企业总产值约455亿元,占全国动漫游戏企业总产值三分之一,其中移动游戏产值287.6亿元, 占全国移动游戏产值的65%,高居榜首。2015年北京市文化贸易额达30.28亿美元。
文化示范效应明显

  北京市成功打造了京交会、文博会、网博会、艺术品博览会以及“动漫北京”、“艺术北京”、“演艺北京”等各类文化交流与合作服务平台。推出了“北京国际音乐节”、“北京国际电影节”、“相约北京”等一批国际性品牌文化活动。

文化市场体系初具规模
  北京是当之无愧的全国演艺之都。 2015年全市135家营业性艺术演出场馆共举办演出24238场,吸引观众1035.63万人次,演出收入15.49亿元,实现观众数和收入数“双增长”。2015年北京市电影票房收入31.51亿元,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
文化主体众多
  2015年全市共有文艺表演团体640家,演出场所经营单位114家,演出经纪机构1478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1504家,娱乐场所经营单位2131家,互联网文化经营单位1242家。全国文化企业30强北京地区企业占到1/3
已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设施
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
  全市基础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基本建成,设施建有率达98%,市区两级覆盖率达到100%。全市共有四级文化设施6743个,包括144个街道综合文化中心,182个乡镇综合文化中心,2721个社区综合文化室,3652个村综合文化室,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十二五期间四级文化设施面积达到了226万平方米,比“十一五”新增了85万平方米。全市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点总数4295个,率先在全国实现了农村地区全覆盖。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有区级以上文化馆20个,其中国家一级馆15个;区级以上公共图书馆24个,其中国家一级馆17个。全市已建成180余个非遗专题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和传习所。
重点公共文化设施项目建设不断加快
  2015年新建成文图两馆10个,在建8个,新增设施25万平方米。“十二五”时期,陆续建成42家重点镇文体中心,总建筑面积达11.82万平方米,总投资4.77亿元。一批市级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首都图书馆二期、天桥艺术中心投入使用,北京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北方昆曲艺术中心的新建改建正在推进,海淀区、石景山区等多个区的图书馆、文化馆新馆相继建成。北京城市副中心重大文化设施项目已列入“十三五”发展规划。
公共文化设施信息化、数字化改造水平不断提升
  统筹实施全市数字化图书馆、数字文化社区等重点项目,全市公共图书馆计算机信息服务网络覆盖16个区154个成员馆。全市共建成300个数字文化社区,300万册电子书、万种期刊、万集讲座输入社区综合文化室,丰富文化室资源。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水平,实施北京市文化信息共享工程。首都图书馆通过有线电视信息网络提供40万册数字图书、160余种期刊,更新共享工程网站资源380部。在农村文化室实施“四网合一”工程,将有线电视、数字电影、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和远程教育进行融合,实现多元共享,丰富服务内容。
北京市在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上的创新
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力度加大
  创新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建设了北京剧目排练中心,在向首都文艺团体提供质优价廉的排练场地服务的同时,建立和完善一系列剧目孵化、发现、培育机制,扶持艺术精品创作。运营公益性质的剧院运营服务平台,由政府采购剧场资源,以零场租或低场租提供给艺术院团演出优秀剧目,将公益惠民、观众培育、剧场运营、院团扶持有效结合起来,2015年已购买100个场次的剧场资源,自2016年起计划每年采购200个场次以上。在中国评剧大剧院试点运行“北京市戏曲院团联袂驻场演出”,整合中央、市区多方资源,打造全国戏曲演出中心。
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逐步推开
  大力推动简政放权,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公共文化领域,积极探索将财政投入以直接拨款为主转为购买服务、项目补贴、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
政府财政投入保障不断强化
  加大公共文化财政投入力度,“十二五”时期,全市公共文化支出累计724.4亿元,比“十一五”时期提高141.6%2014年人均文化事业费达到115.91元,比“十二五”初期增加27.2元,是全国平均水平(42.65元)的近三倍,有效支撑了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政府财政资金重点向基层投入,明确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文化业务经费标准,强化财政保障。
政策规划引导不断强化
  在全国率先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意见》“1+3”系列政策,明确了全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方向和目标,为“十三五”时期全市公共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指引。实施《北京市舞台艺术创作生产奖励扶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扶持创作,扩大供给。制定《北京市舞台艺术展演补贴办法》,激活院团,优化服务出台《北京市基层公益性演出活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范管理,提升效能。制定实施《北京市优秀群众文化项目扶持办法(试行)》,奖励原创,培育品牌。制定北京市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大对京剧、昆曲、评剧、河北梆子、北京曲剧等优秀传统艺术的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