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图学习习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详细]

- 8/24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任务
- 6/21 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 6/15 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 6/12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破除“五论”
- 6/3 理论工作者要做报晓的雄鸡
- 8/25 面向中国式现代化 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
- 8/15 数智时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 7/21 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
- 7/21 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
- 7/16 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高质量发展
- 7/16 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高质量发展
- 12/30 “兼收并蓄,自成一体”——建设具有中国风格的一流学科
- 12/9 哲学社会科学的演进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
- 11/25 坚持胸怀天下做学问
- 10/28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怎样面向现实
-
中国作为世界影响越来越大的社会主义大国,不仅要有一流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而且要在国际学术界发出自己的声音,以扩大我国的影响力。在人力、物力、资源配置方面要有支持重点,使某些优势学科能率先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国际上占有领先地位。[详细]
-
在巨大成绩面前出现上述认识的反差,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也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缺乏能够解释我国社会经济现象的自主理论创新有关。国内有人常常以西方主流理论作为参照系,来认识出现在我国的各种社会经济现象。[详细]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五百年的系统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的深刻论述、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正确认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等一系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成果, 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实际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详细]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引起国内外的热烈反响。这不仅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个大战略,也为敦煌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利用敦煌文化艺术遗产资源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机遇。[详细]
-
中国以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迅速发展,震撼了世界。要把我国发展优势和综合实力转化为话语优势,关键在于理论创新和话语建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包括以建构中国话语为己任的新型智库,对此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详细]
-
研究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师古而不能泥古,既要回首历史、积极传承,又要与时俱进、面向未来。只有这样,才能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推动传统文化走向创新,才能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激发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勇气和动力。[详细]
-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发展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这一理论继承了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精华,吸收了世界法治文明的有益经验,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宝库,是党和国家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详细]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给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以巨大鼓舞,指明了前进方向。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体系计划等陆续启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教材先后两次进行全面修订,教学一线的老师们积极创新形式,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得到加强、取得明显成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