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诞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101日,这是一个永远为中国人民所纪念的日子。人民领袖毛泽东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这个洪亮的声音震撼了北京城,震撼了全国,震撼了全世界,开创了中国各民族人民的新世纪。这一天,北京30万军民聚集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开国大典。无数群众举着红灯在城里游行,直到深夜,首都还沉浸在狂欢的气氛中。狂欢的浪潮扩展到全国各地,从城市到乡村,解放了的人们欢呼着、跳跃着,每个人都从心中发出同一个声音——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详细】

西藏和平解放

1950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歼灭了藏军主力,解放昌都,打开了进军西藏的大门。19514月,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全权首席代表的和平谈判代表团抵北京,同中央人民政府指派的以李维汉为全权首席代表的代表团进行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谈判,于523日在北京签订《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详细】

“三反”“五反”运动

1951121日,由于在增产节约运动中,揭发出大量的贪污、浪费现象和官僚主义问题,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8日,中共中央又发出《《关于反贪污斗争必须大张旗鼓地去进行的指示》,全国规模的三反运动开始了 

随着三反运动的深入,揭发出的党政军民内部的贪污分子的违法行为,大多数是和社会上资产阶级不法分子互相勾结进行的。为了击退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1952126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关于在城市中限期展开大规模的坚决彻底的五反斗争的指示》,要求在全国一切城市,首先在大城市和中等城市中,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守法的资产阶级及其他市民,向着违法的资产阶级开展一个大规模的五反斗争,以配合党政军民内部的三反斗争。2月上旬,五反运动首先在各大城市开始,并且很快形成高潮。【详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宣告成立

1955920日至30日,新疆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乌鲁木齐举行。会议通过了《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央人民政府代表董必武指示的决议》,《坚决拥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撤消新疆省建制的决议〉的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条例〈草案〉》等重要文件;选举产生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组成人员:主席赛福鼎·艾则孜,副主席高锦纯、买买提明·伊敏诺夫、帕提汗·苏古尔巴也夫,以及37名委员。

1955101日,乌鲁木齐各族各界6万多人在人民广场隆重集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周年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详细】

经济建设的开始
我国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富强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中央提出,从195311日起,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指出经济建设工作在整个国家生活中已经居于首要的地位。第一个五年计划确定的指导方针和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同时正确地发挥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作用;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详细】

社会主义改造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年的探索,到1953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在总路线的指导下,社会主义改造开始进行。农业一般经历了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几个阶段,完成了由个体农业向集体农业的转变。手工业一般经历了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几个阶段,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党和政府贯彻限制、利用、改造的政策,大体经过了从低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统购包销、加工订货)到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公私合营)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党和政府创造性地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曾经设想过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

1956年1月15日,北京各界20多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联欢大会。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出席了大会。北京市市长彭真在会上宣布:我们的首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详细】

文学艺术方针的提出
毛泽东提出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19564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的基本方针,也是党领导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它是50年代,党在指导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逐步提出来的,至今仍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详细】

工业建设的成就
国产第一架飞机——“初教-5”

19547月,新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架飞机初教-在南昌飞机制造厂研制并首次试飞成功,毛泽东亲自签署了嘉勉信。

青藏、康藏公路全线通车

19541225日,康藏公路通车剪彩仪式上午十时四十分在拉萨河大桥桥头举行,青藏公路剪彩仪式上午十一时十五分在布达拉宫西侧的公路上举行。

国产“解放”牌载重汽车试制成功
  1956713日,从一汽总装配线上开出了第一批解放牌汽车,被毛泽东命名为解放牌的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从此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
国际关系
抗美援朝战争

1950625日,朝鲜战争爆发。27日,美国政府宣布武装干涉朝鲜内政,派兵入侵朝鲜,并不顾我国政府的多次声明和警告,把战火烧到我国东北边境,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对此,中共中央作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朝军队共歼敌109万多人,其中美国侵略军39.7万多人,击毁敌机、敌舰和缴获各种战略物资无数。抗美援朝战争保卫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安全,戳穿了美帝国主义纸老虎的本质,鼓舞了我国人民独立自主建设新中国的信心。【详细】
中苏建交

1949101号,毛泽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宣告,我国同外国的外交关系要建立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

102号晚945分,苏联副外长葛罗米柯致电周恩来,表示苏联政府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互派大使。同日,苏联宣布断绝与国民党政府的外交关系。

103号,中苏正式建交。苏联成为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与此同时,我国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也获得全面发展,从而大大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对维护远东和世界的和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毛泽东访问苏联

19491216日,中午12时,中共中央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抵达莫斯科,开始了他对苏联的第一次访问。

毛泽东在苏联参加了一系列活动,受到了热烈欢迎。1221号,为庆贺斯大林七十岁生日,在苏联大剧院举行了隆重的会议。出席会议的有许多外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在会上致了祝词。

毛泽东的这次访苏之行,使中苏两国关系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缔结,对于保障中国的国家安全,推动和加速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

1954419,中国政府正式任命周恩来为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代表团的首席代表。

日内瓦会议,就是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而召开的。新中国与苏、美、英、法并列,作为五大国之一,第一次出席重要的国际会议。

中国代表团首次参加重要国际会议,周恩来总理展示了卓越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风度,同时更以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为新中国赢得了极高的声誉,打开了新中国的外交局面。

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发表联合声明

1954625日开始,周恩来总理对印度和缅甸进行了访问。访问印度期间,他同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了会谈,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重申了两国签订的《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中所规定的两国之间关系的五项原则。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中印两国之间的关系,而且也适用于一般的国际关系问题。

  628日至29日,周恩来访问缅甸,同缅甸联邦总理吴努举行了会谈,并发表联合声明,同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也是指导中缅关系的原则。中印和中缅总理的历史性会谈和联合声明的发表,得到了亚洲和世界各国舆论的欢迎。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1955418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对新中国外交有着特殊的意义。当时,为了争取有利于建设的国际和平环境,中国成为万隆会议的积极参与者。周恩来总理兼外长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会议的成功举行作出了重要贡献。

万隆会议的召开,标志亚非国家作为新兴的重要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万隆会议确立的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十项原则,给我们留下了团结、友谊、合作的宝贵精神财富。

万隆会议所倡导的团结、友谊、合作至今仍有着蓬勃的生命力,堪称亚非国家在国际关系理论上的一个重要创造,成为当今世界普遍认可和遵循的重要指导原则。

《万隆会议提出的十项原则》

1.尊重基本人权、尊重《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2.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3.承认一切种族平等,承认一切大小国家的平等。

4.不干预或干涉他国内政。

5.尊重每一国家按照《联合国宪章》单独地或集体地进行自卫的权利。

6.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任何国家不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

7.不以侵略行为或侵略威胁或使用武力来侵犯任何国家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

8.按照《联合国宪章》,通过如谈判、调停、仲裁或司法解决等和平方法以及有关方面自己选择的任何其他和平方法来解决一切国际争端。

9.促进相互的利益和合作。

10.尊重正义和国际义务。

重要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19499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开幕。毛泽东在开幕词中庄严地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参加这次政协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以及国外华侨的代表共622人。

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展示了新中国的宏伟建设蓝图,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前,它具有临时宪法作用,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遵守的大宪章。

会议一致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周恩来等56人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会议决定新中国的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北平为新中国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五星红旗为国旗。会议于930日胜利闭幕。【详细】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195066日至9日在北京召开了党的七届三中全会。毛泽东指出,我国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创造三个条件,即: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针对有些地区在对待阶级关系上出现某些的倾向,毛泽东强调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土地改革,肃清国民党残余、特务、土匪,推翻地主阶级。在这个复杂的斗争中,必须处理好同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知识分子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不要四面出击,树敌太多,造成全国紧张。全会明确反对企图提早消灭资本主义实行社会主义的错误思想。七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重要会议,为全面实施《共同纲领》规定了明确的战略策略方针和行动纲领。【详细】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苏共二十大召开后,在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中,为了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于1956425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

毛泽东就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问题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毛泽东指出,要正确处理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他说:正确处理这些关系,是为了把党内外、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论十大关系》系统地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政策,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对于今天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仍然具有重大指导作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