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杨伯江,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事,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中国委员会(CSCAP China)委员。主要研究领域:日本问题,东北亚地区安全。本期报告中,杨伯江教授从日本的对外政策与社会现状、日本大选和对外政策走向、中日关系与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三个方面为我们梳理了日本对外政策变化的根源以及我国设立南京大屠杀国家死难者公祭日的原因。[详细]
-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在此后长达40多天里,日军在南京进行了一场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残暴大屠杀,史上称之为南京大屠杀。其手段之残忍、持续时间之久、罹难数目之巨,世所罕见、令人发指!勿忘国耻,吾辈自强。为纪念我30万死难同胞,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详细]
-
苦难历史,我们不能忘记;从苦难中英勇奋起、步步抗争、不断走向复兴之路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和民族的希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不愿延续仇恨,但我们也不能忘记党和人民的卓绝努力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只要我们积极应对、努力克服、勇往直前,就可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使中华民族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全人类贡献力量。[详细]

12月15日(日军占领第3天):已放下武器的中国军警人员3000余人被集体解赴汉中门外用机枪密集扫射,多当场遇难。负伤未死者亦与死者尸体同样遭受焚化。夜,解往鱼雷营的中国平民及已解除武装的中国军人9000余人被日军屠杀。又在宝塔桥一带屠杀3万余人。在中山北路防空壕附近枪杀200人。




12月18日(日军占领的第6天)夜,下关草鞋峡。日军将从南京城内逃出被拘囚于幕府山的的中国难民男女老幼共57418人,除少数已被饿死或打死,全部用铅丝捆扎,驱集到下关草鞋峡,用机枪密集扫射,并对倒卧血泊中尚能呻吟挣扎者以乱刀砍戮。事后将所有尸骸浇以煤油焚化,以毁尸灭迹。此次屠杀仅有伍长德一南京大屠杀“百人斩”铁证,人被焚未死,得以逃生。大方巷难民区内日军射杀4000余人。
-
南京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家庭祭告活动
12月3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余昌祥和家人在遇难者名单墙前。当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家庭祭告活动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遗属们在纪念馆遇难者名单墙前献花、上香、跪拜,悼念逝去的亲人。[详细]

我国国防科技发展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必须着眼未来10年、20年甚至30年的发展趋势,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力求在无人作战、海上作战、太空作战等新型作战领域和人工智能与无人系统、3D/4D打印、新能源、量子信息、合成生物学等前沿技术领域取得突破。【详细】
各级党委一定要强化抓党建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担当,牢固树立不抓党建严重失职、抓不好党建不称职的观念,经常问一问党委是不是真正做到了聚精会神抓党建、书记是不是真正从严治党的书记、班子成员是不是真正履行了分管领域从严治党的责任。【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