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记忆,离不开历史的载体。设立国家层面的纪念日,是以国家名义对历史的记忆;各种各样的纪念碑、历史遗迹,是站立在大地上的记忆。无论是退伍军人金春燮为抗日英烈建造77座纪念碑,还是江西吉安超果村的村民自发集资建造烈士纪念碑,千千万万群众自发铭记历史的举动,都是在告诉世界、提醒后人,渴望正义、走向复兴的中国人民,不能、不会更不应淡忘那些曾经沉痛的记忆。

“九一八”,不能不知的8个历史真相
1931年9月18日,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天。这天晚上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第三中队所属的河本末守中尉率其部下,经过长时间密谋和精心策划,炸毁了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南满铁路,栽赃嫁祸于中国守军。以此为借口,日本关东军向中国军队发起猛烈攻击,炮轰沈阳北大营和兵工厂,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事变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今天我们为你一一解读……
“九一八事变”前一天,美国国务卿与日本驻美大使出渊胜次达成一项秘密谅解:美国保证不干涉日本在中国东北……
日寇曾经认为中华民族是一盘散沙,却没想到有人违抗“不抵抗”的命令打响了抗日第一枪。这个人就是来自辽宁……
东北锦绣河山沦陷敌手。此时,出现了一首歌曲,它还没有出版,就在民众及东北军中传唱,而且很快传遍大江南北……
193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做出了《关于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据满洲与目前党的紧急任务的决议》,号召东北人民开展……

-
痛定思痛 专家学者反思“九一八”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馆长井晓光说,日本挑起全面侵华战争是处心积虑、蓄谋已久,也是野心慢慢积累不断扩大的结果。从历史上看,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有计划、有步骤,最终演变成为一种“国策”。
辽宁大学历史系教授邢安臣说,日本关东军看透了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才敢于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事变爆发后的几个小时里,东北军层层请示,没人敢担当敢负责出兵迎敌,即使避战都没有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