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声”与“留言”里的家国情怀
每天12名观众敲响13声“和平大钟”,每年很多参观者留言书写和平寄语,今年以来新征集2700...[详细]
-
保留痛感,矢志复兴
每到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天,江东门的钟声穿透力更强,一声声、一下下...[详细]
-
国内21家“抗战馆”成立“战争与和平记忆联盟”
记者12日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获悉,在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来...[详细]
-
历史不容遗忘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含泪讲述亲身经历
第七个国家公祭日来临前夕,6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石秀英、谢桂英、蒋树珍、高如琴、熊淑兰、路洪才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讲述他们的苦难回忆,共同发出和平之愿。[详细]
-
用声音传递历史 《魏特琳日记》可以“听”了
11月19日上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制作的声音产品《魏特琳日记》正式在学习强国“紫金草工作室”上线,用声音传递历史。[详细]
-
今后,南京高中生出国留学行前必上和平“必修课”
今后南京普通高中、职业学校拟出国留学的毕业生们多了一门“必修课”,出发前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上“行前一课”,接受爱国主义与和平学教育。[详细]
-
30年!一幅画!南京画家画“南京大屠杀”
这是一组撼人心魄的版画。夸张变形的线条充满张力、黑白的木刻语言如泣如诉、刀法的刚柔传递出情绪的变奏……这便是进入版画教科书的组画《血寰——南京大屠杀木刻系列组画》。[详细]
-
是你们用生命筑起了血肉长城!
不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岁月,危难面前,我们的民族从不缺少英雄。用生命托举未来,用精神照亮前路,烈士纪念日,向英烈致敬,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
寻找河南籍英烈的亲人:从未忘却的英雄
近日,跟随水峪村村主任王福如的脚步,记者来到河南籍英烈余成彬的墓碑前。墓碑在村南边的郝家洼坡上,距离村子一公里处,坐东朝西,在一处静...
-
抗战老兵雷荣先:戎马卫家国 一生念党...
走进吉林省榆树市五棵树镇互助村的一户人家,庭院朴素,屋子整洁,似乎和其他东北农家小院别无二致。在这里,居住着一位有着传奇经历的老人—...
-
1345份抗战老兵手印背后的故事
几天前,志愿者老鱼找出一张旧照片。那是2009年在长沙,27位中国远征军老兵在“湖南老兵之家”的帮助下聚会,拍下的纪念合影。今年8月...
-
南京大屠杀:人类历史黑暗一页
坐落在南京江东门街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其所在地,正是当年日军对南京平民进行集体屠杀的地点之一。纪念馆中的灯光并不...[详细]
-
南京大屠杀——世所罕见的兽行
日军在向南京的进军途中,就已经展开残酷的杀戮,创造“百人斩”杀人竞赛的惊世暴行。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后,在日...[详细]
-
“不可忘却的记忆”阅读寻访行动走进拉贝故居 铭记暴行中的善举 呼唤世界和平
【摘要】“在人类战争史上,总有一些人,像灯塔一样,为身处黑暗恐怖里的人们带来光明与和平的曙光……”12月5日上午,...[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