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关系法护航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行稳致远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是以法律形式贯彻落实习近平外交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升对外关系建设能力的重大成果,是加快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党史党建教研部教授韦磊带领我们梳理了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着重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并提出新时代要继续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文稿]</a>
“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7月7日,是一个全体中国人刻骨铭心的日子。86年前的今天,日本侵略者为达到以武力吞并全中国的罪恶野心,悍然炮轰宛平城,制造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中国军民奋起抵抗,全民族抗战爆发,并开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1945年8月15日,当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中华大地变成欢乐的海洋,鞭炮锣鼓汇成胜利的交响,“没有人能抑住自己的感情,人人的心都像火把一样燃烧”。重温那个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时刻,那些从血与火中得来的历史教益更值得后世永远铭记。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决定和改变中国命运的一场关键性战争,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延安在抗战时期是当之无愧的革命圣地,更是无数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据了解,全面抗战初期的1937-1938年间,先后经各种途径奔赴解放区的青年学生、学者、艺术家以及外国专家、海外华侨等有6万多人,而这其中有4万多人是延安的知识分子。那么,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知识青年义无反顾地奔赴延安呢?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教授王东带领大家一起去探寻其中的答案。[文稿]</a>
站在民族复兴的新起点上,铭记抗战历史,回顾艰难历程,把握社会规律,引领未来发展,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给了我们许多重要启示,即发展是硬道理,捍卫和平必须有强大实力;弘扬爱国主义、凝聚民族精神,是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人民群众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是以法律形式贯彻落实习近平外交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升对外关系建设能力的重大成果,是加快形...
在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世界意义的基础上,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故事,是新时代新征程提高国际话语权、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
切切于心中华情,孜孜以求中国梦。第十一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将于8月31日在北京开幕,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迎来属于自己的...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也...
紧紧围绕“凝聚侨心侨力同圆共享中国梦”的新时代侨务工作主题,加强和改进侨务工作,画好最大同心圆,就一定能形成共同致力民族...
多年来,“金砖+”模式不断深化拓展,成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开展南南合作、实现联合自强的典范,开启了全球南方国家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