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10月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强调,活动收尾绝不是作风建设收场,必须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把目前作风转变的好势头保持下去,使作风建设要求真正落地生根。如何保持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如何让党的优良作风落地生根?这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期话题围绕这两个问题选择了几篇相关文章,或许能够带给我们一些启示。敬请关注!


“以令率人,不若身先”。领导带头是鲜明的指引,上级垂范是无声的命令。习主席和中央军委领导的率先垂范,为全军和武警部队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起到了强有力的示范引领作用。

登甲板、乘战车,进潜艇、到班排,上海岛、走边关……一年多来,习主席深入部队视察,出行不封路,活动不清场,进入营区不铺红地毯,会场不摆放鲜 花,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到边关哨所嘘寒问暖,顶着盛夏酷暑走进训练场观看部队操演,和基层官兵同走巡逻路、同吃一锅饭。习主席的亲切关怀和殷殷嘱 托,成为激励全军官兵以昂扬斗志、优良作风投身强军实践、忠实履行使命的强大动力。习主席和中央军委领导身体力行,为全军官兵树起了样板、立起了标杆。【详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克服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围绕改进作风制定规章制度,初步形成 贯彻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和刚性约束。从我们实际调研掌握的情况看,党的作风建设常态机制既有令人欣慰的成绩,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各级党组织和广 大党员干部在中央政治局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下,坚持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查摆整改“四风”,已经绷紧改进作风这根“弦”,但建立健全作风建设常态机制的 主体责任意识还不够强;作风建设的制度“笼子”已经基本扎起,但还存在基础主干制度不健全、制度间耦合性配套性不够、制度设计政出多门等问题,难以做到 “滴水不漏”“牢不可破”;中央以“钉钉子”精神不断重锤出击,始终保持改进作风的高压态势,制度执行力明显提高,但制度运行的动力不足、保障和制约不 够,导致“纸老虎”“稻草人”现象还大量存在。【详细】

风气好不好,主要看领导。“上有所率,下有所进;上有所行,下有所仿。”党员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的组织者、推动者,又是党性党风的示范者、引领者,一言一 行都是导向,都是影响社会的风向标。如果领导干部作风出了问题,就会像滚雪球一样,在社会上扩散蔓延,产生“蝴蝶效应”。领导干部自身做好了,行得端、走 得正,才会有“向我看齐”的底气,普通党员干部的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再顽固的歪风和积弊也能扭转。因此,改进党的作风,一定要从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 导干部抓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决定》关于围绕解决“四风”问题、密切联系群众建立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主要是针对领导 干部作出的。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作表率、作榜样,在践行党性党风要求上带头,在贯彻中央八项规定上带头,在服务群众、联系群众上带头,在 拒腐防变、保持廉洁上带头。【详细】

    李教授认为,保持良好的 党风和从严治党需要建立健全党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新一届中央领导真抓实干、率先垂范,为加强党风长效机制建设提供了的新契机;建立健全党风建设长效机制 要以与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建立健全党风建设长效机制应当遵循与法律 接轨和用制度加以保障两项原则。
重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