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4年11月29日,是习近平主席正式提出“中国梦”两周年之际。如果说在两年前,“中国梦”,或许还是一个令世界生疑、令人民不解的模糊词汇;那么两年后,“中国梦”的实现轮廓已经清晰在目。为此,宣讲家网以“中国梦”为话题,摘编相关理论文章,以飨读者。

【摘编】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 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 密相连。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2012年11月29日)

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2012年11月29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说,这个梦想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在广州战区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12年12月8日、9日)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3月17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蒙受了百年的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争,中国人民遭遇了极大的灾难和痛苦,真正是苦难深重、命运多舛。中国人民发自内心地拥护实现中国梦,因为中国梦首先是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

——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的答问(2013年3月19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2013年3月23日)【详细】

从中华民族发展史深刻认识中国梦和中国道路

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民族,有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艰苦奋斗的进取精神,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等。正因为不懈追求发展进步,在工业革命发生前的几千年时间里,中国的经济、科技、文化一直处在世界的第一方阵。但近代以后,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夜郎自大、闭关锁国,导致自身落后于时代前进步伐,外国列强入侵不断,社会动荡不已,人民流离失所,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为什么习近平同志突出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就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承载着中国人民曲折的探索和奋斗。伴随西方列 强入侵而兴起的,是民族意识与民族精神的觉醒,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的产生。马克思曾在自己的著作中,以世界历史的广阔视野斥责西方列强在东方的 暴力征服和掠夺行径,并满怀信心地预言,东方国家将来会复兴起来。一个伟大的民族经得起苦难的考验,也必会在奋争中崛起。面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不懈探索奋斗,不惜付出毕生心血甚至献出生命,为的就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梦想。

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但一次次抗争,一次次失败。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人民送 来了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真正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昭示我们,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才能蓬勃发展、前景广阔,才能为世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深刻认识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对于我们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具有重要意义。【详细】


用法治中国构筑中国梦

历史是一种连贯。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作为重大战略任务构成基本轮廓。党的十八大,党中央将依法治国作为具体的社会实践形成从概念到普遍过程的环节。十八大四中全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节点上,完整而科学地表述出依法治国的政治理念,以哲学形态和政治形态的辩证统一形成新时期治国理政的政治逻辑前提,成为一个时期伟大转折的基本方法,确立为一种依法治国的新常态。

历史是一种结论。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把依法治国确立为一种政治制度,提升为一种治国理念,有其的必然历史逻辑,也有其的客观社会形势。现代社会,多元文明形态的形成,各种社会现象的形成,不一样的社会形态交织而引发的社会矛盾,尤其是作为历史进程的基本产物——贫富不均现象的出现,社会差距导致的 某种社会矛盾,更需要法治的力量给予解决。而在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出台的新公报中,第一要素就是其将以法治作为治国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的趋势中,解决社会中的基本矛盾,规范社会中的一切乱象,包括重塑价值伦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时代校正坐标,标注依法治国的新高度。

历史是一种方法。这似乎是马克思主义的结论。是的,我党高举的旗帜,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主张。我们形成的一切方针、政策和路线始终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所作出的科学判断。从历史形态上讲,马克思主义本身就具有批判精神,本身就蕴含着法与理的哲学道理,马克思主义就是从法的基本立场,以法的基本要素,构划出法治的哲学理论体系。这当然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的立足点,并由此形成其在社会各个领域上的创新环节。

现在,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确定依法治国为其的主题,立场鲜明地向世界传播出一个道理,那就是;在中国,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个条件就是法治。法制保障着社会的公平正义,保障着人如何实现自由的政治持续性和社会条件的形成。法治中国用中国梦的精神,向中国的每一片土地,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公民,传递着正能量。这依然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详细】

经典文章